突然大幅下跌,海运费会是“假摔”吗?

突然大幅下跌,海运费会是“假摔”吗?

行业动态 2021-10-14 15:45:01 | 阅读:
近几周,连续上涨15个月的海运费出现连续下滑。淡季临近,加之中国制造业产能下降,“投机者”急于出售囤积的舱位现货,中美之间的航运成本大幅下跌,。虽然现货运费下跌,但长期运费并没有变化,未来海运费的高低,将取决于供需缺口。
海运费呈现回涨趋势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一家上海的货运公司的高管表示,在过去四天里,将一个40英尺标准集装箱从中国运往美国西海岸的运费从1.5万美元左右降至略高于8000美元,下降近一半,而发往东海岸的运费则从2万多美元跌至不足1.5万美元,下跌了1/4以上。
目前,我国12条航线有5条运费出现下降,其他航线仍在上涨,全球供应链危机下,此次运费下跌只是“假摔”吗?

货代抛售舱位 船公司并未宣布降价
《日本经济新闻》指出,中美之间的航运成本大幅下跌,原因是淡季临近叠加中国制造业产能下降,“投机者”急于出售囤积的舱位现货。
疫情之前的海运费通常在1500-2000美元。美国消费者受居家限制影响,大举购买包括健身器材和家具在内的耐用品,同时,全球集装箱供应出现短缺,各个港口拥堵情况严重,导致海运费飙升并引发了黄牛的投机行为。
随着供应链危机加剧,法国达飞、马士基、赫伯罗特、海洋网联等全球头部海运公司相继宣布暂停上调即期运价,但并未表示要降价。
美国最大的集装箱货运公司之一美森公司表示,10月2日该公司向上海航运交易所报告的从中国运往西海岸的40英尺集装箱的长期运费较一个月前上涨了200美元。
根据中国经济周刊此前报道,从集装箱流入市场,中间商不断转手推高集装箱价格,一个集装箱真正到企业终端,至少要经过三四道中间商抬价。
《红星新闻》指出,除此之外,随着生产限制开始实施,企业产能下降,运输需求走低。货代纷纷抛售囤积的集装箱,导致运价下跌。
10月2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杨达卿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认为,“从8月以来尤其9月下旬,多省市在‘能耗双控’下出台拉闸限电措施,造成生产企业产能下降,运输需求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
海运费会是“假摔”吗?
目前我国共有12条主要出口航线。环比上期,有5条航线运费下跌,但是其他航线运费仍在上涨,韩国航线和澳新航线涨幅分别高达8.5%和8.1%。
最近一期10月8日SCFI指数略有上涨升幅33.50点。
上周五,Xeneta显示亚洲-美西的现货价格为8677美元/FEU,略高于9月中旬的水平。即9月15日,亚洲-美西运费FBX指数达到峰值之日,Xeneta估算,亚洲-美西短期基本费率(不包括附加费)为8618美元/FEU。
而根据波罗的海运价指数(FBX)(包含附加费),亚洲-美西的即期运费比上周五跌至13025美元/FEU,虽然是去年即期运费的3.4倍,但与9月15日FBX的历史最高水平20586美元/FEU相比下降了37%。上周五FBX指数显示的亚洲-美东运费为19392美元/FEU,较9月15日创下的22,289美元/FEU的纪录高点下降了13%。
德鲁里的上周四评估数据显示运价也有所回落,但比FBX指数的回落要趋缓得多。上海-洛杉矶的费率为11173美元/FEU,较9月23日的高点下降10%,上海-纽约的费率为15110美元/FEU,较9月16日的高点下降6%。
现货运费不同于长期运费。天风证券的一位分析师表示,长期运费往往由航运公司制定,但现货运费是由供求决定的实际市场价格。上海航运交易所列出的从中国运输一个40英尺集装箱到美国的许多长期费率都低于5000美元,远低于现货价。
在不久的将来,航运费将如何发展,分析师们意见不一。
天风证券分析师预计,由于出口增长预计将在第四季度放缓,而第四季度是海运运输的淡季,因此运费将会下降。
但中信建投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美国港口依然拥挤,且供需缺口仍很大,未来两周船运费率将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
华创交运也认为,系统性供需紧张在加剧。供给端缓解的进程将较为漫长,目前美线码头、内陆周转问题依旧严峻,疫情反复、码头工人、船员等风险事件的影响下后续供应链瓶颈可能还会加剧。需求趋势性、大幅度地下降,才可能出现运价向下拐点。而本轮集运需求驱动力为欧美进口需求,从各项前瞻指标来看依旧十分旺盛。
与此同时,金融博客Zerohedge还提到,尽管即期运费可能在未来两周内下降,但随着美国零售商下达新一轮订单来满足节假日需求,将把运费推至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不到两个月就是美国的黑色星期五,美国消费者将开始圣诞节大采购。但目前美国零售行业仍受供应链中断的威胁。
为提前应对供不应求的局面,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Costco首席财务官理查德·加兰蒂表示,已经对一些关键商品进行了限购,如卫生纸、纸巾、瓶装水和需求量很大的清洁产品等。

跨太平洋航线运价大跌!
专家称集运市场进入调整期为时过早
中国的黄金周假期为服务跨太平洋航线的货运公司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放松时刻,但就此判断运费是否进入调整期还为时过早。
总部位于伦敦的数字货运代理公司Zencargo首席商务官Richard Fattal表示,亚洲至美西的运价一度高达1.8万美元/FEU,现已降至1.1万美元/FEU;至美东的运价也有所下降,目前维持在1.8万-2万美元/FEU。Shifl的数据也显示太平洋航线运价出现下降,从17500美元/FEU降至8500美元/FEU。
由于中国制造商减少了生产,市场需求走弱导致部分航线运价下滑。但Shifl称,中国工厂产量的减少意味着美国和欧盟的制造订单无法按时完成,订单将出现积压,库存短缺和价格上涨将更加明显。而且拥堵依然存在,最近已经出现从北美向欧洲蔓延的迹象。在美国西海岸,中国出口的减少缓解了长滩港和洛杉矶港的拥堵,但船舶待泊时间仍然长达两周。南加州海事交易所的最新数据显示,有59艘集装箱船处于待泊状态,低于9月19日73艘的峰值。
美国零售商联合会(NRF)的最新报告显示,10月份美国进口箱量可能仍维持在接近纪录的水平。Hackett Associates创始人Ben Hackett表示,供应链堵塞几乎没有好转的迹象。NRF全球港口跟踪报告预计,10月份美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220万标准箱,仅比去年同期下降0.3%。
来源: 海运网